文章摘要

Upcycling coal- and soft-series metakaolin in blended cement with limestone

第一作者:李路帆
通讯作者:林忠财
其他作者:张远岚;刘宇轩
通讯单位: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

论文DOI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conbuildmat.2022.126965
论文50天下载链接:https://authors.elsevier.com/c/1egJe_LcXPlTLA


全文速览
  在三元混合水泥体系中,偏高岭土和石灰石常被用于替代水泥,以减少混凝土生产中的碳排放。本研究比较了煤系和软质偏高岭土(CMKSMK)和石灰石在不同水泥替代率(15-60%)下替代水泥的性能,重点分析了水化反应、火山灰反应和石灰石反应的协同作用机理。在较低的水泥替代水平(15-30%)下,火山灰反应性主导了强度的发展,因此,SMK试样比相应的CMK试样具有更高的抗压强度。然而,随着水泥替代量的进一步增加(>45%),CMK与石灰石的协同作用的反应产物碳铝酸盐可以细化孔径提高强度。该研究证明了高替代率条件下的煤系偏高领土-石灰石-水泥体系的可行性。
 
图文导读
  • 试验配比:
  本研究以水泥替代率为变量,研究两种偏高岭土在不同替代率条件下对复合胶凝体系性能的影响,具体实验配比如表1所示。

Table 1 不同掺量下复合胶凝体系的胶凝材料设计(in wt. %)。
 
  • 抗压强度分析:
  1天和3天龄期时,所有复合胶凝体系砂浆的均明显低于OPC(用黑线表示)。体系早期的强度贡献主要来源于水泥熟料的水化,水泥熟料的含量越多,早期的强度发展得越快。到7天时,替代率为15%30%的体系的抗压强度开始超过OPC,说明体系中的矿物掺合料开始参与反应,对强度的发展产生贡献。相比之下,SMK15SMK3028天的强度比相应的CMK15CMK3018.4%11.35%。这主要与SMK的火山灰反应性高于CMK有关,说明在水泥替代率较低时,SMK试样的火山灰反应主导强度发展。到28天,替代率为15%30%的复合胶凝体系的抗压强度均超过OPC。然而,在45%60%的高替代率条件下,SMKCMK试样表现相似。在CMK中石灰石反应更剧烈,从而在更高的水泥替代率下补偿了强度。

Fig.1. 不同龄期的抗压强度变化
 
  • 热重分析:
  在对照组OPC中,随着水化的进行,Ca(OH)2的含量逐渐增加。在低替代率条件下(CMK15SMK15),Ca(OH)2在早期3-7天内持续增加。在更高替代率条件下,Ca(OH)2随着龄期延长持续下降。尤其是CMK60SMK60试样,Ca(OH)228天时几乎完全耗尽。在相同替代率下,SMK试样的Ca(OH)2含量普遍略高于CMK,可能是由于SMK的比表面积较大,从而提供了更多成核位点,促进了水泥的水化。


 
Fig.2. (a)CMK试样和(b)SMK试样中Ca(OH)2含量变化

  随着龄期的增长,石灰石的反应速率逐渐增加,但随着水泥替代率的提高,反应速率逐渐降低。由于铝相的含量有限,SMK15CMK15试样的石灰石反应速率差异并不显著。在高替代率条件下,CMK试样的石灰石反应速率更高,这也解释了CMK45CMK6028天时强度近似SMK45SMK60的现象,因为此时石灰石反应是强度的主要贡献者。

Fig.3. 石灰石反应率的变化
 
  • 水化产物分析:
  随着水泥替代率的升高,更多的铝相和碳酸盐可参与到石灰石反应,生成了更多的碳铝酸盐。碳铝酸盐的含量在替代率为30%时达到顶峰,随着水泥替代率的进一步增加到60%,碳铝酸盐的含量急剧下降,主要由Ca(OH)2的缺乏导致。在替代率为15-45%之间,CMKMc高含量远高于SMK。如前人研究所述,先生成的亚稳态的Hc会在后期转化为更稳定的Mc。在CMK60SMK60试样中几乎没有Mc生成,说明高替代率条件下不利于Mc的生成。SMK试样中钙矾石的含量高于CMK试样,主要是由SMK的高火山活性导致,从而促进了水泥的水化和钙矾石的形成。

Fig.4. (a)碳铝酸盐和(b)钙矾石在28天时的含量变化
  • 孔隙率分析:
  CMK试样中,<0.02 µm的孔隙数量接近,占比约12%,但CMK30试样中0.02-0.1 µm的孔隙数量大大减少。SMK15SMK30的孔隙率接近,但是SMK15所含的0.02-0.05 µm孔较多,而SMK30含较多更细的< 0.02 µm的孔。这说明,随着水泥替代率的提高,部分毛细孔转变为更小的孔甚至是凝胶孔。一方面,SMK颗粒尺寸较小,可以更好地分布在基体里,填充孔隙。另一方面,生成的碳铝酸钙可以细化孔径。另外,CMK15的有害孔较多,可能一定程度上影响耐久性。

Fig.5. (a)孔隙率和(b)孔径分布图

Fig.6. 孔隙分布
 
  • 作者介绍:

  李路帆,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,博士后,主要研究方向为生命周期评估,固体废弃物碳化及资源化利用。以第一作者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,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等发表论文6篇。
邮箱:lufanli@hnu.edu.cn